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家级中职课改研讨会上,长沙这所中职学校作为湖南唯一代表分享经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2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1日讯(通讯员 姜璐 全媒体记者 岳霞)3月28日至30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培训在武汉举行,全国各地近千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课程改革。在以“智慧课堂——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与创新”为主题的会场中,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副校长刘菁作为湖南中职学校唯一代表,以“数字赋能 筑基强技——中职公共基础课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做法。

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公共基础课教育改革的“湖南范本”,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以“文化为根、产业为翼”为核心理念,在数字化浪潮中率先破局,为全国中职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扎根红色沃土,打造智慧职教新高地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创办于1914年。在孕育过杨开慧、李淑一等先驱的红色热土上,从智慧教室到电子+智能实训工厂,从文化筑基到国际输出,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的每一步都彰显创新魄力。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文化与专业的融合更具创新色彩: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伟人毛泽东成长路线,让学生在“有风景的思政课”中感悟家国情怀;尚在孵化阶段的历史+音乐+美术融合教材《党史里的美育》,采用了数字加密与动态更新技术,让红色经典与艺术设计碰撞;校史馆与杨开慧纪念馆线上线下联动,学生巧妙地将物联网技术与党史学习深度融合。

“文化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也是职教高考竞争力的关键。在本次会议上,我深刻感受到文化课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职教战略的核心议题。以湖南省职教高考为例,文化课总分占比高达48%,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升入本科。我校通过智慧课堂等手段,大幅提升文化课教学效率,近三年90%的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本专科院校,印证了‘文化筑基’与‘数字赋能’的双重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课与产业链需求的融合,让每一位孩子在文化底蕴与技术创新中赢得更广阔的人生赛道。”刘菁表示。

打破学科割裂困局,双科联动培育“金牌工匠”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教育者一直强调的是,公共基础课必须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公共基础课不能仅仅作为孤立的学科存在,而应紧密围绕专业需求,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保障。

65间教室搭载“三全”智能监测平台,实时采集课堂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管理中枢集成智慧办公矩阵,整合OA、智能阅卷等多种功能模块,覆盖251名教师全维度教务流程,形成“数据闭环服务”生态。同时,通过智慧校园构建教师发展数字平台,通过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生成“教师数字画像”,驱动精准培训决策,实现管理效能与师资培养双提升。

在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依托24145项数字资源,研发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入选省级优质教材5项、国家规划教材2项,同步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5门、省级核心课程10门,学校《成套校本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得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的成果一等奖,形成“资源筑基-教材承载-课程赋能”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改革范式。学校创新运用三大智能化教学工具矩阵精准破解教学痛点,如智能语义分析系统将作文批改效率提升五倍,数学错题归因系统助力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瓶颈,“Speak AI”软件则让英语课堂互动率跃升62%,形成数据驱动、智能辅助、交互增强的新型教学场域。

学校“三创工作室”通过跨学科导师团队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起“文化+技能”双螺旋培养体系。语文、艺术、数学、电子等领域导师分模块开发创新课程,融合技术实践、文书创作与演讲训练,指导学生围绕智慧养老、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完成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发及成果转化。其中,“荧视电路”实训教具获多校应用;“一种服务乡村学校的智能校牌系统”以远程监护、家校互联功能服务留守儿童家庭,摘得第二十八届全国发明金奖;智能家居创新项目则突破学科边界,其UI设计方案源于《艺术设计》课程传统文化元素解构,形成“文化理解-美学转化-技术创新”的教研闭环,该项目在长沙市黄炎培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该模式锻造出“金三角”人才特质:毕业生既能精准编写PLC控制程序,又能运用数学建模优化系统架构,文化课程培育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课程训练的实践智慧形成有机互补。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斩获7金12银,更持有湖南文化课普测“合格率100%、优秀率90%”的硬核成绩。企业高度评价:“这样的学生既有文化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更有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产教融合跨越40年:从校办工厂到“电子+智能实训”工厂

在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有一个由40年校办工厂蜕变而来的2000㎡职业体验中心。作为长沙市首批劳动教育基地,其“职普融通、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创新,开创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河。自2021年起,学校与多所普通中学构建“课程共研、师资共培、学分互认”三维机制,让普通中学劳技课和通用课程在实践中具象化。数据显示,数千名体验者通过“做中学”模式,100%给予课程满分评价,83.6%的学生重构了物理、数学等学科认知框架。

回溯历史,这个体验中心的前身——校办电化教学设备厂,早在1985年便开创了“课堂-车间-市场”育人闭环。40年间,百名教师在此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产业导师的蜕变,万余名学生带着车间经验走上技术岗位。2010年,工厂转型升级为电子+智能实训工厂,创新构建“两驱三融四阶”一体化全周期培养电子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过程评价驱动教师培养、毕业评价驱动学生培养”的双向机制激发教培活力,实施“产业需求融入课程、职业标准融入内容、生产流程融入教学”的三维融合改革,搭建“学习-实习-就业(升学)-发展”四阶递进培养链条,让学生在校园就能与社会接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华为、商贸学院共建的云大数据产业学院,正持续输送新型技术人才。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考察团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访问团,从民盟中央调研组到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这种将专业课程根植于文化基础实际,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产教深度融合生态,使“让每个孩子在自己赛道上奔跑”的育人承诺,在文化与产业共振中生根结果,持续引领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记者手记丨重返香港:城市复常与新生的交响

    新华社香港4月1日电 记者手记|重返香港:城市复常与新生的交响新华社记者刘欢3月底,记者展开第二次在港常驻任期。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办公楼门口,偶遇正在打扫的保洁员宝姐。已在这里工作16年的她一眼认出了记者,热情地招呼道:“你回来了!”上次见到宝姐,还是“修例风波”期间的2019年9月。74岁的她,模样

    时间:2025-04-01 22:25:00
  • 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成立

    湖南日报4月1日讯(通讯员 黄渊基 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近日,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和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会上,来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时间:2025-04-01 19:13:00
  • 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延期申请,多家银行今起陆续受理

    记者今天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了解到,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做好2025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要求,两家银行将对2025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给予免除。国家开发银行已从今天起开始受理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延期偿还申请。农业银行也表示,近期也将开始

    时间:2025-04-01 18:24:00
  • 守护特殊学生“舌尖安全”——西丰县教育局食安办深入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3月25日,西丰县教育局食安办深入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旨在全力保障特殊学生饮食健康与安全。检查伊始,食安办工作人员便仔细查阅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对食堂的食品采购台账、供应商资质证明、食品留样记录等资料进行详细核查,确保食品来源清晰、监管流程规范。在食材储存区,检查人员查看食

    时间:2025-04-01 17:32:00
  • 湖南祁阳:科技赋能千年碑刻 青春创意激活文化瑰宝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陈瑾莹)3月29日,在湖南省文旅厅主办的“新花YOUNG”生态大会上,永州祁阳浯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VR光影观碑项目凭借其“文化+科技+青春”的创新融合模式,从全省众多文旅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湖南文旅“新花YOUNG”优秀项目称号。此次获奖的VR光影观碑项目以数字技术重现千年碑刻

    时间:2025-04-01 1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