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缓刑后还要监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13:01:01    

缓刑后仍需监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防止犯罪分子再次犯罪,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以下是详细解释:

观察改过情况

缓刑期结束后,对犯罪分子的监管主要是为了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改过自新,避免重蹈覆辙。

社区矫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和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出现《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如犯新罪或发现未判决的其他罪),则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法律义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等法律义务。

后续管理

即使缓刑考验期满,某些情况下仍需要接受后续管理,如作为重点人口进行帮教管理,时间为五年。在此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定期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社会责任

缓刑制度旨在给罪犯一个悔罪改造、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监管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是社会对罪犯的审慎关切与督促。

综上所述,缓刑后仍需监管是为了确保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真正改过自新,并在缓刑期结束后能够顺利回归社会,防止再次犯罪。这种监管是法律和社会的双重责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相关文章
  • 2025抖音直播行业生态大会举行,各方共论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21日,2025抖音直播行业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向上向善,聚势焕新”为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司长侯振刚,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李云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侯振刚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坚持监管与培育并重,逐步建立了“直播平

    时间:2025-04-22 10:59:00
  • 永州法院:“悬赏+曝光”让失信者无所遁形

    红网时刻新闻4月17日讯(通讯员 蒋小芬)为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永州法院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举措,通过发布执行公告、悬赏公告、设立失信曝光台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围栏”,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全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更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信

    时间:2025-04-17 10:41:00
  • 0岁至17周岁困境孤独症儿童 纳入康复救助保障范围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周建萍)为解决困境中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重、康复资源匮乏、社会融入难等急难愁盼问题,近日,省民政厅联合省残联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孤独症儿童关心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围绕精准保障、兜底监护、促进融入等方面,为困境中的孩子带去希望。精准保障方面,省民政厅将常

    时间:2025-04-17 03:33:00
  • 杭锦旗:“快联准”三字诀破解矛盾化解难题

    走进杭锦旗锡尼镇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调解室内,几位村民正在金牌调解员石二军的耐心劝导下化解纠纷。“现在有了矛盾就来这里,很快就能解决,再不用到处跑了。”村民王大爷满意地说。近年来,杭锦旗锡尼镇创新推行“快、联、准”三字诀工作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让群众解决烦心事“最多跑一地”。作为杭锦旗旗政府

    时间:2025-04-14 21:10:00
  • 年轻人为何热衷情价比消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白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年轻人不仅追求商品的性价比,更注重消费过程中带来的情感满足和社会意义●当年轻人过度依赖“情价比消费”,将其作为关系的唯一纽带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也会发生明显退化●要加强批判性消费教育,帮助消费者解构消费符号,识别商家的营销手段

    时间:2025-04-10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