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场生态治理的“汕尾试验”:走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木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8:2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汕尾报道

“现在海丰县内17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已经完成了九成以上,剩下13个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预计也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黄江河整体水质已从Ⅳ类改善至Ⅱ类,满足饮用水要求。”3月底,在位于汕尾市海丰县的黄江河岸旁,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丰分局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股股长洪晓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蓝天、绿水、飞鸟,对岸不远处的纺织印染工厂和采访期间无意闯入镜头的一组皮划艇训练者,组合构成当下的黄江河图景一角。

林树灿的染织厂就在河对岸,以往工厂处理好的污水会直接排入河道,“现在我们接入了统一的市政污水管网,污水会经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再排出,等于也给了我们多一道保障。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黄江河两岸环境变好了,愿意从外地过来的员工也多了一些。去年我们营业额整体超过了6000万元。”

黄江河两岸是汕尾近年推进生态治理改革“试验”的一个切面。在这座沿海城市走访期间,多位受访者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到了两个与“环境”有关的关键词: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可以发现,在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的同时,地方生态部门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够为区域经济提档升级提供更多“绿色附加值”。

回过头来看汕尾,包括黄江河在内,2024年汕尾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同期,汕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高于广东全省平均增速。

从“守门员”到“服务生”,当地方生态治理思路发生转变,也有望催动新一轮绿色转型在广东更多城市加速落地。

(黄江河上市民正在划皮划艇,郑玮/摄)

当河水开始变清

聊起这几年周边环境的变化,海丰县协祥盛染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树灿最直接的感受是,“每天在河边栈道散步的人变多了。”林树灿的染织厂就位于黄江河一侧,“原来上游有比较多的工厂和养殖场,水质会差一些,现在经过几年的整治,我们明显感觉到水质变好了,飞鸟也来了。这几年河边栈道和游乐场修好之后,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

作为汕尾市海丰县三大河系之一,黄江河流经海丰10个乡镇,河长67公里,流域面积约1182平方公里,是全县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工农业水源地。此前,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流域内枯水期生态流量缺乏,以及上下游存在的畜禽水产养殖尾水无序排放等问题,黄江河水生态环境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2019年开始启动黄江河‘碧水攻坚战’,对上下游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方位排查,并逐步通过建设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对相关排污单位进行流转清退或达标改造等方式开展整治。”洪晓明说。

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的海丰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承担了全县每天超过4万吨的污水处理量。“我们分两期建设,首期工程已经实现满负荷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申请投运。目前服务范围覆盖海丰县生态科技园、金岸工业园、城东镇镇区二环以外区域,首期配套厂外管网工程总长9.363千米。”海丰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

除海丰县外,汕尾市城区也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展开集中整治。一方面规范畜禽养殖,推动4家规模养殖场以种养结合运营,粪污利用率达到82.18%,同时建立涉水企业动态清单,并强化医疗企业废水监管,城区11家医院医疗废水设施建成运行率达到91.7%。

目前,汕尾全市已完成黄江河沿河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污水处理量6.24万吨/日,并完成黄江河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建设,建成黄江河河口湿地,实现近7万方/日的水体循环净化能力,推动黄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截至2024年末,黄江河流域河流生态流量实现100%达标,河道缓冲带植被覆盖率超过70%。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黄江河两岸带来了更多人气。

采访期间,一组皮划艇训练者闯入镜头,距离河岸不远处就是汕尾市水上运动基地。皮划艇、帆船、帆板、桨板……近年各类水上运动项目兴起,这些与区域水生态环境高度绑定的“绿水”经济业态为黄江河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周边企业带来了一些溢出价值。林树灿向记者表示,“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黄江河两岸环境变好了,愿意从外地过来的员工也多了一些。去年我们营业额整体超过了6000万元。”

据悉,2020年以来,黄江河沿岸几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也已累计接待考察团近4000个,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推动沿河各村的集体经济增长了三倍多,年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从“守门员”到“服务生”

黄江河两岸是汕尾近年推进生态治理改革“试验”的一个切面。在这座沿海城市走访期间,除了直观可见的生态环境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听到了另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关键词:营商环境。

比亚迪项目是其中一个案例。今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刚刚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绿色制造产业园协议,将在核心零部件生产、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比亚迪项目是海丰县构建临深新城高质量发展蓝图的关键一环。项目总投资达70亿元,签约后我们实现了39天交地开工。”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项目落地,海丰分局成立了专项小组,多次联合各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项目生态环境领域要素保障方案,合力推动该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这不是孤例。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的同时,地方生态部门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够为区域经济提档升级提供更多“绿色附加值”,在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过程中既是“守门员”也做起了“服务生”。

“‘两证审批合一’改革是我们近年在全省率先推进的另一项探索。”汕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到另一项改革探索。

据悉,按以往环保审批办理程序,企业项目建设需要先完成环评审批并获批复后再申领排污许可证,法定办理时限为50个工作日。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海丰分局探索组建跨部门专项小组,通过"一套材料、同步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限压缩至24个工作日,实现"一次办结",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投产。

除简化行政流程外,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增值服务”也成为地方生态部门的“职能转型”方向之一。据悉,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城区分局正着力推行“执法诊断+技术帮扶”一体化服务,已指导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家重点排污单位主动完成2套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破解企业“想改不会改”困境。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地方生态治理思路从“守门员”逐步向“服务生”转变,也有望催动新一轮绿色转型在广东更多城市加速落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一场生态治理的“汕尾试验”:走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木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汕尾报道“现在海丰县内17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已经完成了九成以上,剩下13个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预计也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黄江河整体水质已从Ⅳ类改善至Ⅱ类,满足饮用水要求。”3月底,在位于汕尾市海丰县的黄江河岸旁,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丰分局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股股长洪晓明

    时间:2025-04-05 18:29:00
  • “花鸟使”李现,获国家级部委认可

    近日,演员李现因其对鸟类观察与拍摄的热爱,收获了来自国家级部委的认可。4月4日,@生态环境部 发文称,喜欢摄影的当红演员李现 ,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玉渊潭打鸟#在内的N个话题,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据悉,在古装剧《国色芳华》里,李现饰演的 “花鸟使”蒋长扬,身负为皇家搜

    时间:2025-04-05 18:22:00
  • 生命“落归”自然

    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 题:生命“落归”自然新华社记者尹思源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人们用各种方式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在天津,各类绿色殡葬逐渐深入人心,许多人选择通过节地生态葬、海葬等方式让逝去的亲人“落归”自然。3月30日上午10时,载有京津冀39份逝者骨灰的“国宾9号”海葬专用船从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发,

    时间:2025-04-04 20:08:00
  • 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专班调度会召开 席峰主持

    【来源:池州政协_政协要闻】4月3日上午,市政协主席席峰主持召开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专班调度会。专班组成员参加会议。 席峰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一鼓作气、把握机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各项工

    时间:2025-04-04 14:19:00
  • 新华保险与新东方前途出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创“保险+教育”服务新生态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席韶阳 通讯员 唐爱红】4月2日,新华保险与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在北京新华保险大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整合资源,共同构建“保险+教育”服务新生态,助力家庭实现教育规划与风险保障的深度融合。新华保险与新东方前途出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跨界合作,聚焦家庭需求场景签约当天,双方高

    时间:2025-04-03 1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