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爱囤“破烂”的老人,也许病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0:56:00    

“这些东西别扔,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吴倩的妈妈紧紧抓住一件旧衣服,眼神中满是执拗。

前段时间,父母准备搬家,吴倩本想趁这个机会清理掉家中堆积的杂物,可每一次提出扔掉某些东西,都会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

爱囤“破烂”的妈妈

吴倩在沧州市一家单位上班,今年44岁。她的妈妈今年69岁。

吴倩的妈妈一直很节俭。塑料袋、包装盒等物品在她眼中都是宝贝,总说着“它还有用”“积攒多了可以卖钱”……

吴倩结婚后,她的父母就单独住在一套老房子里。原本两个卫生间也被妈妈“征用”了一个,用来储存杂物。

前段时间,父母决定搬到离吴倩更近的房子,方便她照顾。吴倩满心期待,想着终于有机会帮着父母清理掉家中的杂物。

可当吴倩和妈妈开始整理时,两人却因为扔与不扔产生了分歧。

妈妈把常年不穿的旧衣服一件件塞进袋子,念叨着:“虽说现在穿不了,可扔了怪可惜,料子还挺好。”

吴倩劝说道:“妈,这衣服都快二十年了,早过时了,也穿不上了。”妈妈却充耳不闻,坚持要留。

吴倩看劝不动,无奈之下,转身来到堆满杂物的卫生间。卫生间里摆着不少纸箱,墙上还挂着一些东西。

吴倩打开一个箱子,发现一些过期多年的香油、酱油、米。她又打开一个精致盒子,发现了两瓶过期8年的苹果醋。

“苹果醋咋在这呢,当年舍不得喝,后来就忘记了。”吴倩的妈妈心疼地说。她打算品尝一下,被吴倩给拦住了。

“过期这么久,喝了会生病的。”吴倩说。

收拾得越多,吴倩内心越压抑,她仿佛看到了父母即将搬的新家里也到处堆满杂物的情景。

冰柜里囤满陈年冻肉

过期的米、面,长期存放的鱼、肉……今年3·15期间,社交平台上有网民掀起一阵独特的讨论热潮,不少网友发帖吐槽,表示家里老人也爱囤东西,有些过期了也舍不得扔。市民张馨然看到网友的信息感同身受:她家也有一个“同款”老妈。

张馨然冰箱里的菜、肉总是现吃现买,可沧县老家的妈妈却截然不同,家里的冰柜、冰箱里总是塞得满满当当。

“我妈妈把生的、熟的食物一股脑都塞进了冰柜,仿佛把东西放进去就不会坏似的。”张馨然说。

张馨然的妈妈家有一个冰柜,还有一个冰箱。冰柜是妈妈用了很长时间的一个电器,冰箱则是张馨然自己小家淘汰下来的。

张馨然说,家里平时就父母两个人生活,其实根本就不用储存那么多东西,可妈妈却改不了囤东西的习惯。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会送来鱼、肉等物品。张馨然的妈妈就都放进了冰柜里。张馨然担心妈妈忘了存放时间,特意嘱咐她在袋子上贴日期。

“我妈妈也照做了。可是后来东西越囤越多,她也懒得翻找下面的食物,只拿上面的吃。”张馨然说。

回娘家吃饭,张馨然常听到妈妈说:“这鱼是去年八月十五的,只吃了鱼头,现在吃鱼肉还行”“这块牛肉是过年时你表哥拿来的,今天做了吧”……张馨然总担心吃到“陈年老货”,可妈妈却毫不在意。

有一次,妈妈拿出一块变色的肉让张馨然带回家。张馨然拒绝了:“新鲜时咋不吃,放了这么久,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对身体不好。”

为了父母健康,张馨然曾帮着父母清理过冰柜和冰箱。在里面,她发现了保存近两年的肉。

“当时好说歹说的,才扔掉了部分存放时间过长的冷冻肉,可存放半年的鱼、肉还是在妈妈的坚持下留了下来。”张馨然说。

张馨然和同事聊起这事,同事也很无奈,说婆婆也是如此,发霉的馒头舍不得扔,冰箱有肉还买新的,吃时却专挑放得久的。

囤积保健品

家住运河区的孙建设也会囤东西,可他囤的不是食物,而是一些药品和保健品。

孙建设今年68岁,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少。他和老伴儿向来节俭,衣着朴素,饮食简单。然而,在买药和买保健品这件事上,他却判若两人,出手极为大方。

在孙建设老两口住的房子里,桌上摆放着多种药品和保健品,有的标签已经磨损,模糊不清。在橱柜里面以及床底下,也塞着不少的保健品。其中有些保健品拿回家后,孙建设没有拆封,就塞进了橱子里。有的保健品过期了两三年,他也不扔。

孙建设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次家人劝他别再乱买时,他总是振振有词:“我这身体不好,人家说吃这种保健品对我有用”“这些药买十赠三,多划算。反正平时都得吃,多买点备着”……

孩子们去看望孙建设时,如果提到身体哪里不舒服,孙建设总能翻出一些药给他们,有治肠胃的、感冒的、退烧的。孩子们对孙建设说,药可不能随便吃,要遵医嘱。可孙建设却不以为意,他觉得有备无患。

平日里,孙建设只要有空,就会去参加各种养生讲座。有一次,他还花高价买了一张保健床垫。

当床垫搬回家时,他兴奋地对家人说,这床垫可神了,能够缓解身体疼痛,治疗慢性疾病,增强身体免疫力。躺在上面睡觉,病都能好。

自从有了床垫,孙建设不再按医嘱吃药了,也不再关注自己的血压。好景不长,他的血压升高了,才让对床垫功效深信不疑的他有了动摇。

可即使这样,依旧没拦住他买保健品。外出听讲座时,他会拎回一些免费领取的小礼品,同时手上也会多一些保健品。

捡“破烂”原来是疾病所致

爱囤东西,似乎成了全国老人的共同特点。

沧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门诊医生刘万根说,如果老人囤积的物品确实有用,那这种囤货行为还能让人理解,可若是老人过度囤积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而且不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家人就要多加关注。老人有可能是得了囤积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有一位老人,刘万根印象深刻。那位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找到了刘万根。还没等他问诊,老人就嘟囔道:“我没病,非拉我来医院”。那语气里满是不情愿。

老人的家人告诉刘万根,老人单独住在一个10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有退休金,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可他经常外出捡“破烂”。老人会在垃圾桶里翻找,一旦发现塑料瓶、纸盒子甚至是别人丢弃的旧衣服、玩具,就会捡回家。

为此,屋里堆了不少杂物。他也不整理,也不卖。家人多次劝阻,老人不听,想帮他清理,还引来老人的不满。

有两次,家人好不容易说服老人自己整理。可老人根本无法舍弃那些在常人眼中毫无价值的东西。

老人的家人还说,老人不仅囤积杂物,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遇到一点小事,他会焦虑不安。他还经常在屋里转悠,检查他的“宝贝”是否还在。

看着老人种种异常的行为,家人感到很担心,这才带着老人来到医院就诊。

后来,那位老人在医院进行检查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囤积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刘万根说,他遇到有囤积行为的老人,多以独居老人为主。囤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也要把握好量和度的平衡,没有限度地“囤物”,不等于收藏,更不是节约,反而可能是精神障碍。

刘万根介绍,囤积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它以持续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为主要特征。还有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爱捡破烂、攒东西的情况,甚至把垃圾当宝贝,拿回家也不整理。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这类情况,就要积极就医。

于丽丽是沧州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告诉记者,爱囤积的老人不在少数,一些是因为年轻时吃过苦,老了靠囤东西寻求安全感。有的则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存有囤积行为的同时,常伴有焦虑、强迫等症状。

如何面对爱囤积的老人?于丽丽说,囤积老人往往有复杂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出于对过去经历的情感寄托,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家人要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时,家人的语气要温和、尊重,避免指责或批评他们的囤积行为,耐心倾听他们对物品的看法,引导他们思考囤积行为对生活的影响。家人主动提出帮助老人整理物品,和老人一起决定哪些物品去留。如果老人担心物品日后会有用,可以用拍照或记录的方式保留相关信息。

刘万根表示,家人要鼓励老人参与社交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丰富生活内容,转移对物品的过度关注。如果是囤积症或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囤积,家人要格外关注,必要时积极就医,尽早诊治。

(记者 李小贤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 贤妻担责持家务 清廉育德正家风 ——记郭家堡乡直隶庄村张桂英家庭

    【来源:榆次区人民政府_基层动态】在郭家堡乡直隶庄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叫张桂英,1966年出生,如今已近花甲之年。她的家庭虽不显赫,却因清廉之风而熠熠生辉,成为乡邻间传颂的佳话。张桂英的丈夫是村两委干部兼治保主任,肩负重任,而她,则以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挑起了“贤内助”和“廉内助”的重担。

    时间:2025-03-31 19:58:00
  • 4名退休老人被刑拘!警方提醒

    退休了竟然被刑事拘留面对警方讯问连喊“我也是被骗的!”这是怎么回事?图为4名老人被刑事拘留近日湖北省江汉油田公安局刑侦支队抓获5名涉嫌掩饰隐瞒犯罪嫌疑人令警方意外的是除1名38岁男子宁某外‍其余4人均为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为赚取“好处费”‍‍‍‍‍5名犯罪嫌疑人主动将自己名下2至3张银行卡出借给诈骗犯

    时间:2025-03-31 11:07:00
  • 爱囤“破烂”的老人,也许病了……

    “这些东西别扔,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吴倩的妈妈紧紧抓住一件旧衣服,眼神中满是执拗。前段时间,父母准备搬家,吴倩本想趁这个机会清理掉家中堆积的杂物,可每一次提出扔掉某些东西,都会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爱囤“破烂”的妈妈吴倩在沧州市一家单位上班,今年44岁。她的妈妈今年69岁。吴倩的妈妈一直很节俭。塑料

    时间:2025-03-31 10:56:00
  • “爱心理发室”记录她为民服务的闪光足迹

    在朝阳区重庆街道北安、光明和崇智3个社区中,郭相丽这个名字几乎为所有居民所熟知,她用长达21年的岗位坚守与热忱服务,展现了一名基层工作者为民、爱民的朴素情怀。由她创建的“爱心理发室”至今已坚持服务辖区居民12年,甘当无儿无女低保户监护人,志愿帮扶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居民,她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崇智社区党

    时间:2025-03-21 07:00:00
  • 长隆海洋王国西非海牛家族迎来“九公主”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珠海记者 方良腾长隆海洋王国新添“小美人鱼”——西非海牛宝宝。日前,已满月的海牛幼崽“Liya”和妈妈“Lily”首次亮相,吸引众多大湾区亲子家庭前来探访。西非海牛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的珍稀物种,长期面临着自然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负面影响加剧等困境。

    时间:2025-03-20 10:12:00